2025年8月12日小麦财经股票配资,赣锋锂业一纸公告宣布与瑞士LAR共同开发阿根廷盐湖盆地,项目建成后年产15万吨碳酸锂当量。
这已是公司上市以来的\"第N次\"扩张。
从2011年总资产8.3亿元到2024年突破1008.3亿元,这家从\"亚洲锂都\"宜春走出的企业,正通过全球扫货与产业链延伸,向\"中国锂王\"的目标狂奔。
然而成也周期败也周期2022年碳酸锂60万元/吨时净利润达205亿元,2024年价格跌破10万元/吨后亏损20.74亿元。
资源自给率决定抗周期能力。
赣锋锂业已形成\"上游资源-中游加工-下游电池\"的全产业链布局。
2024年财报显示,全球拥有15个锂资源项目,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、阿根廷、中国青海,锂资源自给率45%,高于行业平均30%。阿根廷盐湖项目投产后,自给率有望提升至60%。
锂化合物总产能27.7万吨碳酸锂当量,其中电池级碳酸锂12万吨、氢氧化锂10万吨,均居国内第一。锂化合物销售占比68%(2024年营收312亿元),金属锂占比12%,电池业务占比15%,回收业务占比5%。
与天齐锂业聚焦上游不同,赣锋更注重产业链协同。2025年上半年虽亏损5.2亿元,但锂化合物销量同比增长18%,凸显以量补价策略。
周期波动中的生存?
毛利率与锂价高度相关。
2022年锂价高点时毛利率达58.2%,2024年跌至15.3%。但公司通过三项举措平滑波动。
与特斯拉、LG新能源等签订的长协订单占比从2023年40%提至2025年55%。盐湖提锂成本降至4万元/吨(锂辉石提锂成本6万元/吨)。
2024年通过期货工具减少损失约8亿元。
研发投入,固态电池的豪赌。
2024年研发费用9.11亿元,虽低于宁德时代(155亿元),但聚焦固态电池细分领域。
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,与广汽埃安合作的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,电池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8%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15%。
扩张中的资金压力。
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-128亿元,主要源于阿根廷盐湖项目投入。
为缓解压力, 发行50亿元中期票据。分拆赣锋锂电赴港上市融资30亿港元,与车企合资设厂(如:长安汽车)降低资本开支。
\"锂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能穿越周期的企业。\"赣锋锂业创始人李良彬在2024年年报中写道。这位从江西锂厂技术员出身的企业家,曾带领公司在2005年果断转型电池级锂盐,如今更将固态电池视为\"打破周期的钥匙\"。
他在内部会议上强调:\"如果只卖锂盐,我们永远受制于价格波动。必须向下游延伸,让技术成为护城河。\"
言西认为有三大优势:
1. 资源安全边际:45%自给率高于天齐锂业(100%),但成本更具弹性(盐湖占比提升)。
2. 技术先发优势:10年固态电池研发积累,硫化物电解质技术领先同行2-3年。
3. 客户绑定深度:长协订单+车企合资(如赛力斯、长安)保障下游出海口。
2026年装车计划若延迟,电池业务可能持续拖累利润。资产负债率已达65%,阿根廷项目需持续投入百亿级资金。
与天齐锂业的分化,天齐凭借格林布什矿100%自给率\"躺赢\"(2023年毛利率85%),但赣锋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在周期低谷时更具韧性。若固态电池突破,赣锋有望估值重构。
赣锋锂业的野心不仅是\"锂矿供应商\",更是\"能源解决方案商\"。
短期看,锂价磨底仍将考验其现金流管理能力;
长期看,固态电池若能量产,公司将摆脱资源周期桎梏。
正如李良彬所言:\"锂行业的竞争,上半场是资源,下半场是技术。\"赣锋的豪赌,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。
注:(声明: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)
-End -
希望和你一起共鸣!
zbyzby_233 (请说明身份来意)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