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封1994年新民晚报副刊“夜光杯”的退稿信,在小红书引爆20万人次围观。山西省古交市年过六旬的读者殷学亮,把这封纸质退稿信,珍藏了31年,最近拍照发了一条笔记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夜光杯每天面对一麻袋一麻袋的来信投稿。如果不采用,会对每一份来稿手写退稿信。文学爱好者老殷,就是在那个时候“被拒”的。他说,这种对投稿者的尊重和诚意,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。有网友评论:“我也给夜光杯投过稿,收到过正式的拒稿邮件,觉得被尊重到。”“退稿也能收到回信,感觉很温暖。”“怀念那个时代编辑与作者的人情味。”
其实,夜光杯与作者平等对话的态度,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变过,坚持“投稿必有回应,采用必付稿酬,发表必寄样刊”。现如今,退稿有了电话通知、电邮回复等更多形式,但是背后的诚恳,一直都在。
小红书粉丝过千的老殷,这条笔记收获了800多条评论,看上去是怀旧情绪的集中发酵,其实折射出人们对“真实连接”的渴望和对“人情味”的珍惜。当AI算法取代人文筛选,这封泛黄的、温暖的退稿信跨越31年,承载的情感价值早已超越实用功能。
1946年创刊的夜光杯,是中国现存最悠久的报纸副刊,倡导“写身边事,议热门话,抒人间情”。退稿信体现的对每一位普通读者的尊重,是夜光杯坚持的人文品格。
在努力探寻流量密码的同时,夜光杯用“笨功夫”证明:真正的传播力,来自对“人”的真诚关照。
海报设计:邵竞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